何光玉1) 杨树锋1) 陈汉林1) 肖安成1) 韩永科2) 李建立2) 刘 昱3) 高军良3). 2004: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 地震学报, 26(6): 601-608.
引用本文: 何光玉1) 杨树锋1) 陈汉林1) 肖安成1) 韩永科2) 李建立2) 刘 昱3) 高军良3). 2004: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 地震学报, 26(6): 601-608.

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主要断裂(一)-晚新生代逆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解释

  • 摘要: 基于地震剖面解释的构造分析表明,河西走廊西段及邻区发育有许多晚第三纪-第四纪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 其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与北祁连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南倾逆断层,其走向北西,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山东北缘及河西走廊西南部地区;二是与阿尔金断裂活动有关的逆断层与走滑断层,主要分布于红柳峡、宽台山——合黎山地区. 这些断层与新生代始新世末期以来印-藏碰撞的远距离效应有关. 它们于晚第三纪开始活动,主要活动于第四纪时期,而且大多目前仍在活动,属于活动性断层,是河西走廊地区地震的潜发因素. 此外,它们还造成了地层的强烈变形,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阶地和河流的水平错移.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