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1
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对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杨迪雄 赵 岩
2010, 32(5): 579-587.
2
判别地下水异常的干扰性与前兆性的原则及其应用实例
车用太 鱼金子 刘成龙 徐桂明 郑益铭
2011, 33(6): 800-808.
3
2011年云南盈江MS5.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
房立华 吴建平 张天中 黄 静 王长在 杨 婷
2011, 33(2): 262-267.
4
地震预警震级确定方法研究
金星1, 2) 张红才1, 2) 李军1) 韦永祥1) 马强2)
2012, 34(5): 593-610.
5
甘肃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冯建刚1) 蒋长胜2) 韩立波2) 陈继锋1)
2012, 34(5): 646-658.
6
汶川MS8.0地震前成都台NE测线 地电阻率异常的进一步研究
钱家栋, 马钦忠, 李劭秾
2013, 35(1): 4-17. doi: 10.3969/j.issn.0253-3782.2013.01.002
7
CG-5重力仪零漂特性研究
邢乐林1, 2) 李 辉1,2) 夏正超3) 郝兴华4) 郝洪涛1, 2) 刘子维1, 2)
2010, 32(3): 369-373.
8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张 勇1) 许力生1), 陈运泰1, 2)
2010, 32(3): 361-365.
9
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的波形小波特征研究div
黄汉明1) 边银菊2) 卢世军1) 蒋正锋1) 李 锐1)
2010, 32(3): 270-276.
10
基于小波变换的大尺度岩体结构微震监测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徐宏斌1) 李庶林1) 陈际经2)
2012, 34(1): 85-96.
11
高分辨折射和浅层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
酆少英1,2) 龙长兴1) 高 锐1) 石金虎2)杨卓欣2) 谭雅丽2) 寇昆朋2)
2010, 32(6): 718-724.
12
SAR遥感图像在汶川地震灾害识别中的应用/
刘云华 屈春燕 单新建 宋小刚 张桂芳 张国宏
2010, 32(2): 214-223.
13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快速矩张量解/
刘 超1) 许力生1)陈运泰1, 2)
2010, 32(3): 366-368.
14
深埋电极的地电阻率观测研究
聂永安1) 巴振宁2) 聂 瑶2)
2010, 32(1): 33-40.
15
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值特征
贾俊峰1) 欧进萍1, 2)
2010, 32(1): 41-50.
16
华北地区小震精定位及构造意义
张广伟 雷建设 谢富仁 郭永霞 兰从欣
2011, 33(6): 699-714.
17
使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山东地区背景应力场
郑建常, 王鹏, 李冬梅, 赵金花, 徐长朋
2013, 35(6): 773-784. doi: 10.3969/j.issn.0253-3782.2013.06.001
18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和视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
王林瑛1) 李艳娥1) 李 芳2) 李广平2) 张天中1) 包淑娴1) 苏金蓉3)
2011, 33(1): 1-14.
19
复杂层状模型中多次波快速追踪一种基于非规则网格的最短路径算法
赵 瑞1) 白超英1,2)
2010, 32(4): 433-444.
20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千年破裂历史与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
闻学泽
2018, 40(3): 255-267. doi: 10.11939/jass.20170211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