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的模糊预测模型
FUZZY PREDICTIVE MODEL FOR EARTHQUAKE INTENSITY
-
-
-
[1] 国家地震局.1981.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 7, 83.地震出版社, 北京.
[2] 王光远.1982.地震烈度的模糊综合评定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4. 17——25.
[3] 玛德益、楼世博、林命周、顾瑾平、钟廷蛟、陈化成, 1982 .模糊数学方法在烈度评定中的应用.地震工程,工程振动, 2, 3, 16——27.
[4] 刘贞荣, 1982.关于地震烈度与地面加速度峰值的模糊关系的研究.地震工程。工程振动, 2, 3, 29——41.
[5] 刘锡荟、董竟成, 1982.烈度评定与震害预测的模糊数学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 4, 26——36
[6] 王光远, 1984.论综合评判几种数学模塑的含义及其应用.模糊数学.4:1——6.
[7] 苏经宇、周锡元、谭健. 1990.场地类别模糊综合评定实用方法.3. 12. 32——41.[1] 国家地震局.1981.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 7, 83.地震出版社, 北京.
[2] 王光远.1982.地震烈度的模糊综合评定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4. 17——25.
[3] 玛德益、楼世博、林命周、顾瑾平、钟廷蛟、陈化成, 1982 .模糊数学方法在烈度评定中的应用.地震工程,工程振动, 2, 3, 16——27.
[4] 刘贞荣, 1982.关于地震烈度与地面加速度峰值的模糊关系的研究.地震工程。工程振动, 2, 3, 29——41.
[5] 刘锡荟、董竟成, 1982.烈度评定与震害预测的模糊数学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 4, 26——36
[6] 王光远, 1984.论综合评判几种数学模塑的含义及其应用.模糊数学.4:1——6.
[7] 苏经宇、周锡元、谭健. 1990.场地类别模糊综合评定实用方法.3. 12. 32——41. -
期刊类型引用(5)
1. 王时,李永庆,董一兵,赵灵军. 基于开源WebGIS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平台. 地震科学进展. 2022(09): 406-413 . 百度学术
2. 张博,杨士超,张琪,王喜龙,钱蕊. 辽宁省地震会商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防灾减灾学报. 2021(02): 45-49 . 百度学术
3. 张蓓蕾,彭骁,李杲,董君磊,周浩波. 宁波市震情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内陆地震. 2021(03): 293-300 . 百度学术
4. 祁玉萍,汪小厉,林圣杰,肖本夫,何畅,廖晓峰. 四川地区震后应急会商资料快速产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震灾防御技术. 2020(01): 176-183 . 百度学术
5. 郭文峰,王霞,杨林森. 地震会商综合预报业务系统建设. 山西地震. 2019(04): 41-43+5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87
- HTML全文浏览量: 22
- PDF下载量: 210
- 被引次数: 5